2023 紀錄
這是開始做年度紀錄的第八年。一樣是流水帳形式。
在巴黎散步到 Orsay museum 的路上聽了 Walter Isaacson 上 Lex Fridman 的 podcast,談了他眼中的 Elon Musk 跟 Steve Jobs。我意識到我永遠不能,也不願意像 Elon 或是 Steve 那樣對待身邊的人,做一個徹底的混蛋。我還是時常被他們的想法所啟發,但就對待人的方式,我更欣賞 Benjamin Franklin、Ed Thorp 或是 Bill Campbell,即使那意味著當一定程度的好好先生(people pleaser)。我認爲「忽視別人感受地對待人」並不是一件值得做到極端的事情。我想要證明,「當混蛋不是創造偉大事物的必要條件」。我不需要當一個徹底的混蛋,也可以創造偉大的事物,為社會創造價值。
記住康德所說的,對待人時你永遠要把人當作本身最終的目的,而不僅是手段。1
人生第一份全職工作。在 Google(下稱狗家)待滿一年,被迫地被換了四個團隊三個老闆。從 TypeScript 做 3D 特效,到用 GLSL 寫 Shader(電腦圖學的著色器),寫到 C++ 後端的服務,再換到用 C++ 寫 App 的跨平台前端介面,再用 C++ 寫資料庫的服務。最後一個季度,終於換到了現在的團隊寫一個全新的 iOS App。運氣可以算是很差,一年可以被 reorg(組織重組)四次,代表每兩三個月所有在前一個團隊累積的貢獻都要整碗端給別人,沒有辦法耕耘長期的影響力,還要負責任何支援、善後跟交接。
但在狗家運氣也可以算很好,到每個新的團隊都學新的東西,看新的 codebase(程式碼庫),跟新的人學習。GLSL、Objective-C 都是從零經驗開始上手,C++ 跟 TypeScript 也算是學了很不一樣的用法。只往好處想,一般人在大科技公司的第一份工作應該不容易比我的狀況學的技術更廣,看的 codebase 更雜,學習曲線更多元且陡峭了。也很幸運,在入職可以兩個禮拜就能上程式碼到 production,感謝老闆可以相信我不會把整個 YouTube 弄壞,也感謝在每個新團隊學到的東西,都能夠實際被用到產出,不會只是一直被公司付錢學東西,也可以回頭貢獻一點價值。
這年有看完了大概 30 本書,沒看完的可能更多。看了不少好看且不同類型的傳記,坂本龍一的《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可能是讓我留下最大印象的,寫了他跟死亡的關係還有一些有趣的想法。Walter Isaacson 的兩本傳記 Elon Musk 跟 Benjamin Franklin 也都非常好看,可以看到這兩個人在個性上有多麼不同。Patagonia 創辦人 Yvon Chouinard 的自傳 Let My People Go Surfing 也很有趣,看一個不情願從商的戶外運動嬉皮,如何用離經叛道的商業哲學打造 Patagonia。也重溫了 Becoming Steve Jobs。
除了傳記類,The Ape that Understood the Universe 是用進化心理學(Evolutionary psychology)較同俗地解釋行為的好書,即使看過其他相關的書們(像是 Robert Wright 的 Why Buddhism Is True 和 The Moral Animal、Richard Dawkins 的 The Selfish Gene 或是 Steven Pinker 的 The Blank Slate 和 The Language Instinct)還是可以有些啟發。Outlive 是第一本認真在讀長壽科學(Longevity)相關的書。7 Powers 作為商業分析的框架,做初步快速的分析很實用。跟科技相關的看了歷史的 The Dream Machine 、現在式的 Impromptu,跟未來式的 Life 3.0、The Singularity is Near。但看完最常複習的還是 Doug Engelbart 的 Augmenting Human Intellect。
看了行銷經典 Scientific Advertising 跟相對新的《峰值體驗》,兩本東西方的書即使出版日期差了 100 年還是有很多通用之處。也看了不少跟 Apple 和 Pixar 相關的書,Creativity, Inc、Creative Selection、Tony Fadell 的 Build、Make Something Wonderful,寫了很多做產品的筆記散落在 Weekly I/O。
其他新看推薦的書還有 What I Talk About When I Talk About Running、Dopamine Nation、Zen Mind, Beginner’s Mind、David Eagleman 的 Sum、Daniel Kahneman 的 Noise。重看了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超速學習》、How to Take Smart Notes、Jim Al-Khalili 的 Paradox。小說看了科幻經典《潰雪》跟《極限返航》,重溫了《天龍八部》跟《流浪者之歌》。雖然看書的主力還是用 Kindle,但漸漸在 Readmoo 上看了更多書。Readmoo 很棒,希望他們在閱讀體驗跟書源上可以再加油!
請原諒我打斷你的閱讀 🙏,但我正在從 Medium 搬家到我自己的部落格。你可以在這裡閱讀剩下的文章:chengweihu.com/2023-review/。
如果你想要收到新的文章通知,歡迎訂閱底下的電子報。你也可以在 Facebook 或是 Twitter 上追蹤我,感謝閱讀!
訂閱 Cheng-Wei’s Update | 訂閱 程維的中文更新 | 訂閱 Weekly I/O | Facebook | Twitter